11.3.09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上星期六看醫生,非常有趣。

平常weekday下午都是上班族,沉默寡言,帶着laptop邊等待邊工作,一分一秒不會浪費(我也是帶laptop一分子)。星期六,很多都是家長帶孩子看,突然間,我發現自己夾在一群家長之中,一些媽媽們忙着交流意見,好不熱鬧。

坐在我右手邊的,是幾個媽媽。其中一個,在談論孩子升中,應該如何選學校,應該選名校還是讓孩子輕輕鬆鬆的學習。另一個立刻非常憤怒的批評名校。她說,朋友的女兒在九龍塘紅磚屋名校念中一,老師讓她們做讀書報告,居然讓她們紅樓夢,並記下她們的感想。那位名校媽媽非常生氣,對女兒說:“你怎麽會懂?不要理這個白癡老師,隨便寫交了就好!”我身旁的媽媽也非常替朋友的女兒不值,不停的說名校有多過分,多不合理,有什麽可能讓中一生看紅樓夢,還讓她們去寫感想。她說:“讓她們看還算了,怎麽可能讓她們孩子寫感受?她們沒有人生閲歷,怎麽可能懂?怎麽可能有感想?”

我有點訝異。十二、三歲月的少年,看紅樓夢有什麽問題,有感想有什麽稀奇?爲什麽我們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又不是要她們分析十二金釵各自對愛情和自由的追求,或者評論那個大時代的封建迂腐。沒有規範的寫感想,又什麽問題?孩子不也在看大人看的電視劇看得津津有味嗎?他們要是沒有感受又怎麽會追看?頂多他們的領悟跟我們的不一樣,有一些複雜的感受他們還不能明白吧。但怎麽會看一本書毫無感受?如果你說,紅樓夢有很多具爭議性的概念,有婚外情有背叛有同性關係,很難輔導小孩子倒也罷了。但是那不過是一個大家族的故事吧,怎麽可能一點感想也沒有?我懷疑那個媽媽自己也沒有看過紅樓夢,只是給書名嚇怕了!

那位媽媽繼續發表偉論,說可以讓孩子多背書,不需要他們理解。他們沒有人生經歷,是講也講不懂的。要他們死背,到他們長大了,經歷多了,就會回想當初所學的。所以老師不應該要求學生理解,逼迫他們對事物有感受。

原來填鴨式教育是有粉絲的!原來摩登家長覺得中學教育也應該死背書不求甚解!

恕我不敢同意,老實說,如果接觸知識的時候沒有理解,我怕我就是背了,也不可能記得十年八載,等有了人生經驗再拿出來用。

我不懂,爲什麽大人如此小看孩子的理解力?很多時候,網絡上流傳一些孩子的智慧(例如訪問幾歲孩子何謂愛,我們很多時候都會為他們簡單卻深刻的觀察和看法吃驚而感動),他們看事物的看法跟我們不一樣,但不代表他們沒有看法,更不等於他們稚嫩的看法一定不可取。爲什麽我們就不能鼓勵孩子發揮他們的思考能力,分享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也許只是“得啖笑”,也許,我們會發掘到他們一些我們之前忽略了的潛能!

把他們放在一個玻璃盒子,他們最多只能踫到盒子的頂,不讓他們盡力的跳,怎麽知道他們不能離天空繁星更近一點?作爲父母師長,我們不相信他們的潛能無限,誰來相信他們?

幾位媽媽你一言我一語的批判名校,從紅磚屋到佐敦道一號,每家名校都是不合理的。名校都不教書的,要求孩子回來上課之前就自修好了,來上課就已經熟悉課本了。這家點點點,那家點點點。

Sorry,我也算是哎呀名校畢業的,我不覺得名校有什麽問題,我很想告訴她們,最限制了她們孩子發展的,不是學校,不是本港教育制度,而是她們,她們對孩子的不信任。


就在那刻,一個爸爸帶着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進來了,小男孩一屁股的坐在我的左邊。我沒有擡頭看他們,只聽到那位爸爸開始呢喃的對孩子說歷史故事,聲音好溫柔。

那位爸爸輕輕的說着歷史,唐禹夏商周的賢君,秦始皇的功過,爲何同意六國是一個功績,爲何修築長城?唐朝的盛世何以讓我們後世的中國人被稱爲唐人,連China Town中文都叫唐人街?他訴説着歷史,討論歷史人物,介紹各朝首都的地理,也教孩子中文字。

從來不知道歷史故事可以講得如此動聽。孩子甚感興趣的發問問題,每次爸爸要休息,孩子也要爸爸繼續講。他們談及旅行大計,爸爸說:“我們一起去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每個地方在歷史上都有重要的角色。”小小的孩子立刻說:“好啊!我想去一些有歷史的地方!”

好有氣質的一對父子。我終於擡頭望望身旁的兩人。那位爸爸,只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年小胖子,乍看起來,還不大像一個斯文的知識分子,怎麽看也看不出是如此一位仁愛、智慧、有深度的教育家!真正人不可以貌相!我看着他們,會心微笑,很想很想對那位爸爸竪起拇指表示我的欽佩折服。

小休過後,爸爸對孩子說:“你到書架看看有沒有歷史書?”孩子拿起一本攝影圖片集問:“一百年前的旺角算不算?”當然算!好東西呢!”爸爸伸手把孩子圈入懷内,又高高興興的分享着香港歷史。

我再次偷看這位好爸爸,衷心欣賞,衷心尊敬。

怎麽樣的家長,教出怎麽樣的孩子。不給他們機會,焉知他們不能了解更多?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傻瓜得傻瓜,種聰明豆得聰明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