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本屆最佳外語片《禮儀師的鳴奏曲》。淡淡的,那麽溫柔,那麽洋溢着愛。雖然沒有很濃郁的故事性,但這小品卻是我今年最喜歡的電影。
故事講述一個失業大提琴演奏家誤打誤撞成爲了“旅程歸途助理”(其實是納棺師)。起初他自己對死人也很害怕很抗拒,每次工作完了都覺得自己很髒,要去澡堂不停的洗。看他每天晚上獨自坐在家裏一個黑暗的角落發呆,比被迫當娼更慘!
漸漸,他看着他師傅每一次的專注、認真、莊重、溫柔,看着死者家人那份感激,他明白了那份工作的意義。對死者最後一次表達感謝,傳達生者對之那份愛,好好送這最後一程,並沒有什麽可恥可悲。相反,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
他變得非常敬業。每一次,他的眼神都那麽悲哀,他洗淨先人身體的雙手那麽溫柔。每次撫摸過先人的臉時,他那份專注的神情那麽動人,他那雙音樂家的手仿佛在輕輕的奏出一首挽歌。他望着悲慟的家人,仿佛希望透過他的雙手,傳達生者對死者那份生死不能隔絕的愛。
他問一位死者的家人拿她生前最喜歡的口紅,給她化了一個她丈夫説是她一生中最美麗的妝;他為澡堂婆婆輕輕的繞上她最喜歡的黃色絲巾,那份心意,讓人感動。
出走多年的父親過世,起初他不肯去見最後一面。後來,看來殯儀人員的草率了事,他憤然推開他們,決定自己為父親納棺。對着父親的遺體,相對不相識。他的爸爸離家多年,他幾乎忘記了爸爸的模樣。直到他親手為爸爸刮了最後一次鬍子,展示出一張乾淨的臉,他才憶起了童年的點點滴滴,那份原來父與子多年來都從來沒有放開過的一份親情。看他滴着眼淚替失散多年的父親淨身時,令人心碎。
朋友不諒解,老婆也曾捨他而去,然而,他沒有放棄他的工作。就算他老婆大着肚子問他將來如何跟孩子解釋,他還是沒有放棄。 終於,看過丈夫工作後,妻子感動了,明白了。往後,她會驕傲的跟別人說:“我丈夫是一位專業的納棺師!”
很詭異的題材,很溫柔細膩的拍攝,很動人的配樂。還有一些很寫實的畫面:家人撲在棺木旁邊痛哭,家人替先人洗臉,把棺木送去火葬,如果你自己有過這種經驗,一定會勾起一些回憶。有一些片段,真的難以承受。不過,沉重的情節,又有些正面的訊息,沖淡那份悲哀。
澡堂婆婆過世後,她的摯友就是火葬場的職員,當他親手送走老友,點火的一刻,他說:“做了這份工作這麽多年,我覺得,死亡並不是一個終結,它只是一扇門,人通過它,走到另一個境界。所以我總會對先人說:好好上路,後會有期。”說的時候,他面帶微笑。
好一句“好好上路,後會有期”。誰說不是呢?
一年前,我外婆離開了。很難想象,就這麽樣,我們就度過了沒有外婆的一年。我們都活了下來,恢復了笑容。每次回到爸媽的家,我不再看到外婆,不過,我沒有失去她。很多時候,跟媽媽聊天,跟最後的朋友説話時,我還是會提起外婆,仿佛她還在:“如果外婆在,她一定喜歡這個!”有人欺負我,我會說:“我會告訴外婆!”
看到她會喜歡的東西、食物,還是會溫柔的想到她。不是傷心,只是一種微微的溫柔的牽動。
星期六去拜山,我在外公外婆的神位前跟他們説話。我真心相信,他們在天上一個角落對着我們微笑,而有一天,我們會得重逢。那時候我會再聽到外婆孩子似的笑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