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浪蕩天涯」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浪蕩天涯」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7.3.15

春寒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受不了這陰雨綿綿的季節,明明以為是春末初夏了,卻忽然寒風襲來讓人徬徨地瑟瑟發抖。這種天氣比明刀明槍的寒冬讓人更鬱悶更寥落。走吧,走吧,後日又出走了。在陌生的國度繼續寂寞,反而負負得正,心平氣靜。

24.5.14

城市的節奏

剛從成都回來。這十年間,整個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除了天府廣場,我什麼都不認得了。

那幾天,天氣很好,出去溜達溜達,很舒服。這個城市,人們彷彿都很悠閒,很舒泰,很知足。他們都覺得在大城市生活,除了為了生活,不一定是最好的。他們都覺得在成都生活很不錯。因為他們的悠閒愉快,我作為一個異鄉人也覺得比較悠閒愉快。

回到香港,從smartphone屏幕中抬起頭來,忽然發現這個城市很寂寞。人們的步伐那麼快,那麼快。我用眼睛努力地和這個世界,找尋一點聯繫,可是卻沒有遇上誰的眼光。我只感到倉促的腳步在身旁響起,我只聽到人們耳機中偶然漏出來的聲音。在這擁擠的城市,我們之間的距離那麼近,卻沒有任何交集。

選擇一個人獨立的過生活,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勇氣。每過一年,需要的勇氣就更大。但是,我會勇敢地生活。我會繼續努力。

17.9.13

雲上的風景
這一天,在這個平凡的星期一,我拉著行李箱回到中環,開了一個早上的會,然後飛奔到機鐵站,趕往新加坡,繼續東南亞區的業務計劃會議。

同一天,好友C飛往北京了,而K則到無錫了。

我們生於這個小小的城市,卻好像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交匯。

我們總是那麼衝忙。趕著收拾行李,趕著飛,趕著下一個會議,趕著… 二十歲的我,一定覺得這樣的生活很exciting ,很 glamorous!

曾經有人問一個經常出差的人,"where are you based?" 回答是:  "I'm based on CX." 好笑嗎?雖然我從機艙窗口看雲上的風景,可能比我在家裡看風景的機會還多,我當然還沒有資格說自己住在飛機上。

從顧問生涯走進企業,卻發現,原來人長大了,再也沒有舒服的工可打了。從前出差,坐在後排聽,靈魂還可以開一會小差,想想應該到哪裡玩,哪裡吃。現在每次出差都是因為自己要求開的會議。自己主持的會議,自己要求的對話,自己要打的仗。戰略和實踐都不能假手於人,一分一秒都不能鬆懈。於是,半分精力也沒有剩下來給自己。不會再有胃口吃,不會再有力氣玩。開完會立刻趕飛機走,哪裡都不想去了。

我一直不曾立志做女強人(那是八十年代,本人成長年代的叫法),卻一步一步走了這麼一條路,成了一堆開始數不清的人的敗犬上司。我能說人在江湖,回不了頭嗎?

當然,沒有人用槍指住我的腦袋逼我幹下去。然而,半輩子過去了。上班工作就是我唯一懂得做好的事情,你能叫一只鳥兒學游泳,叫魚兒學飛嗎?太晚了,就在上次八號風球,我還是選擇了回到辦公室靜靜的趕回手頭上工作的時候,我就明白了。




16.11.12

花都掠影


短短四天公幹結束了。坐上的士出發到戴高樂機場,沿途看著塞納河畔的景色,那深深淺淺的滿地黃葉,充滿氣魄的一個個建築,攝影機就算拍得下形相,也抓不住我的感動。而心裡驚嘆傾慕的感覺,也難靠我一支劣筆記下。

有些時候,一幕幕的印象,一段段的回憶,都只能好好用我的傻腦記住。直到記不了,就只好,忘掉。或者等到舊地重遊的時候,再重新感受一次好了。

我和巴黎的緣分,實在好奇怪。當我每次有伴同遊的,這個城市,不是下大雨就是下冰雹。沒錯,三月時候,就遇過下冰雹。砸在身上痛的那種。

獨自公幹呢,卻總是有好天氣:夏天的藍天白雲,秋天的滿街黃葉..…. 

從酒店穿過芳登廣場,走過歌劇院,看看老佛爺的聖誕櫥窗。又或者沿著滿園秋色的桃樂麗公園,走向小皇宮、躑足羅浮宮廣場,甚至走在任何一條不認識的大街小巷,都是美好的時光。巴黎,整個城市,本身就是藝術,本身就是歷史。但是,她卻是有脈搏,會呼吸的。巴黎,白天和黑夜,晴天或雨天,走到哪一個角落,都不會不美麗。巴黎,確是一個太適合熱戀的地方。就算俗套,拍拖也實在不能不到巴黎,找條優雅的橋憑欄細語,擁抱熱吻一番。難怪這麼多朋友也喜歡在巴黎情約一生。

一個人在巴黎,有時候可以挺寂寞的,但是,在這個美麗的城市,就連寂寞也變成了一種瀟灑和浪漫。更何況,一杯Sancerre,幾件macaroons,我已覺得非常幸福。

從前,每次到巴黎,都只是一個偶然的觀光客。如今加入了法國公司,前往總部這個百年時裝總壇的機會也就多了。期待下一次的邂逅。



3.6.12

美麗的星球

在那銀河系之中的太陽系,有一個小小的星球,一個很美麗,很美麗的星球。我們的地球。



超喜歡Facebook上一個叫The Beautiful Planet Earth的群組。星期天傍晚,又花了近一個鐘頭,欣賞上面的照片。



世界之大,世界之美,讓人悸動得幾乎忘了呼吸。我知道,在短短的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美麗的地方都走一遍,看得完,但是,就是這樣看看照片,知道自己活在如此一個美麗的星球,知道地球的哪個角落,有著如此磅礡的風景,如此瑰麗的顏色,已經夠讓我感動滿足。

我真愛這片美麗天空下的壯麗大地!











2.1.12

南澳之旅:尋味葡萄,品味人生 (一)


今年在沒有什麽計劃之下,匆匆忙忙地選擇了南澳作年終旅行的目的地。

很少進行這種欠缺周詳計劃的impulse trip。出發前一個星期,還在美國公幹中;出發前幾天,還在張羅酒店機票,還差點因爲租不到車而去不成!

不過,還好到最後,一切都有驚無險。也許訂不到最好的旅館,行程要作出調整,但是,不管什麽都影響不到我放假的好心情。

一個星期,有無數難忘的體驗:

走訪各大酒莊,從起床喝到日落...

在Penfolds參加了"Make your own blend",一嘗作winemaker滋味,自己調製了一瓶獨一無二的GSM...

於Seppeltsfield 品嘗了百年佳釀(不是形容詞,我是指不多不少100年前釀製的酒),還從橡木桶中抽出自己出生年分的 Tawny品嘗...

在美麗的 d'Arry 酒莊,呼吸著美景,品嘗著難忘的佳餚...

藍天白雲下馳騁於田野間;在那裏,天空多麽廣闊...

還有,那夜驚鴻一瞥的漫天繁星...

( 讓我整理好照片,下次再跟你們說... )

27.3.11

消失的冬天。現代塵世美

不,我不是要講全球氣候、溫室效應,我只是驀然發現原來十一月頭以後,我沒有寫過一篇。整個冬天來了又去了,生活居然充實得我完全忘了要做一點記錄。

話説從美國回來以後,十一月底,我到了澳洲塔斯曼尼亞。對,就是當年陳奕迅在《現代塵世美》中介紹過的那片樂土。一直沒有時間寫遊記,到現在,記憶消減了、沉澱了,剩下來的記憶是:
  • 藍天白雲綠草地,一望無際的平原、 數不盡的牛羊
  • 在農場與千隻綿羊一同奔跑
  • 野外和小袋鼠、袋熊面對面近接觸,還有在保育區和塔斯曼尼亞魔鬼相遇
  • 在Cradle Mountain (搖籃山) 國家公園繞著鴿子湖遠足,在湖邊吃薯片欣賞湖光山色
  • 在東岸Freycinet的山上,在濃霧之中加幾分想象欣賞/幻想酒杯灣的廣濶
  • 住在Tamar Valley 酒莊,喝著汽酒吃著三文魚看美麗的葡萄園
  • 在Bruny Island 海之角探訪無數的小海獅,看牠們在我們的快艇旁邊游泳翻騰
  • 好多好多農莊、草莓、藍莓、紅桑子... 還有蜜蜂場...
  • 好肥美好肥美好肥美好肥美的生蠔,非常便宜,吃到皮膚過敏在所不惜
  • 那一串掛在蜘蛛網上像珍珠項鏈的露珠
  • 每一口清洌的,帶著青草氣色的自由空氣
沒有星級名牌酒店,沒有宏偉的建築,沒有米芝連餐廳,沒有一個像樣的購物商場,有的卻是在塵世中前所未見得美麗自然,悠然自得。

謝謝所有為保育我們美麗的地球而作出努力的人!


Christmas Hill Raspberry Farm

Dove Lake Circuit @ Cradle Mountain 

Wombat Walk @ Cradle Mountain

Flora and fauna @ Freycinet

Curringa Sheep Farm

Seal Watching @ Bruny Island



25.5.10

上海世博歷險記(三)5大笑話

戰場衝鋒


地點:浦東4號入口附近

事件:

早上九時多,數十同胞通過入園安檢,向園内奔跑。是奔跑。“衝啊!” 我和朋友立刻讓開,以爲自己上了古戰場,同志們在上陣殺敵。

然後,身旁一位女同志越過,口中大喊:“加—快—步—伐!!!!”

我和朋友笑出來了。

很快,我們便發現,愚蠢的是我們,那個早上,我們因爲沒有奔跑,只能進到泥泊爾、約旦、摩洛哥館。



這是什麽館?

地點:每個有人排隊的地方

事件:

數十同胞從四方八面飛奔到隊伍中,然後,過了很久,終於開口問:“這裡排什麽館?”

很多時候,他們聽到的答案,卻會讓他們慘叫。例如:

“這是XX館。”

“什麽?不是YY館嗎?”

“不是。”

“啊!那YY館在哪?”



“這裡是進法國餐廳的。”

“進去用餐能參觀嗎?”

“餐廳跟展覽部分是分開的。”

“啊…”



“這裡是法國館紀念品小賣部。”

“不是進館?”

“不能通過的。”

“啊...”



最搞笑的發生在土耳其館小吃亭外面。我排隊買冰淇淋期間,不停有人問這裡是否排隊進館的。那個可憐的義工,只能重復一遍一遍的說“這裡是排隊買土耳其冰淇淋的。”

我跟朋友說:“可憐,倒不如放個告示牌説明好了。”

我後面的是兩個香港少年。聽到我的話在我耳邊尖叫一聲:“死啦!原來只是賣雪糕的!不是進土耳其館的?!死啦!排錯隊啦!”原來他們聼不懂工作人員的普通話,差不多排到他們才赫然發現他們排錯隊。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If something’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 not true. 進館的隊伍,是不可能短的。




一天世博園,一天去醫院

地點:酒店門外

事件:

一對深圳來的夫婦,聽到我和朋友在約車去世博園,主動攀談,講述自己前一天的經歷。

“唉!裏面的秩序一塌糊塗,說中國館要約,還不是讓很多人 “混”進去了,很多人從出口進去,還不是放進去了?這麽辛苦,還不如看我們深圳的世界之窗!去世博這麽擁擠,真要了我們的命!“

我問:“那你們今天還去嗎?”

“不!這麽一搞,我現在要去醫院啦!”(咳嗽)



蝴蝶能拿嗎?

地點:寧波案例館

事件:

館裏工作人員爲了展示當地是梁祝故鄉,有很多蝴蝶,不停的從一曡曡紙盒中一手抓一把蝴蝶丟往上空,讓遊客感受滿天蝶舞。蝴蝶落在又驚又笑的遊客身上,一位女士胸前就停了三、四只。我朋友背包上也有一只半個巴掌大的粉蝶。離院時,朋友叫我幫她把蝴蝶拿走。但是,對我來説,蝴蝶不過是長了顔色翅膀的蟲子,我不敢碰。

於是,朋友對工作人員說:“蝴蝶...可以拿走嗎?”(她的意思其實是“可以幫我拿走蝴蝶嗎?”)

工作人員欣悅的說:“沒問題!蝴蝶送給你!”

我在旁爆笑,幫忙說:“不,她是說,請你幫她拿走吧!”



插隊大嬸和隔音玻璃

地點:漢堡城市案例館

事件:

基本上,那不是一個熱門的館,等候進場的隊伍也不長。在我們快要排到前面館,而工作人員正在放上一批遊客進去的時候,一位大嬸忽然衝到前面,一邊回頭呼喚同伴:“快過來呀!”後面的遊客紛紛投訴。工作人員問她:“你原來排這裡嗎?”我氣憤的說:“才不是!”

話沒有說完,大嬸已經推開國内工作人員衝進去了。然後,工作人員攔住了其他的人,她的同伴還在一大堆人後面。

然後,沒多久之後,我們看到那位大嬸的臉出現在玻璃門後。她面部表情豐富的在說些什麽,但是工作人員背向她,沒有看到。然後,她開始漲紅了臉,手舞足蹈,仿佛在講髒話在咒駡誰。大概是投訴工作人員把她一個關在裏面,讓她和同伴分開了。她不停揮手,在玻璃後我們卻聼不到一點聲音。館外恢復一片寧靜,大家微笑看著她的表演。

這個漢堡館,主題是建築物料,裏面的展覽提到他們的三層夾層的牆對保溫的好處,看來,他們的玻璃對隔音也很不錯。

上海世博歷險記(二)最不喜歡上海世博的5個理由


無窮無盡的人龍


本人進園兩天,看到的等待時間記錄是石油館的四個半小時,當然,大部分熱門館的等待時間也要兩、三小時。




你不要以爲你買了三天、 七天門票就可以把所有的館都看一遍,如果你像我一樣,覺得花費三個鐘頭排一個館是不值得的話,給你一百天,你也永遠不會有機會擠進最熱門的館。


更可惜的是,很多遊客都把重點放在蓋章和進館的數目。大家奮力地跑,努力地排隊插隊,擠到入口,進了館以後,卻又努力的推開人群,擠到出口。很多人根本沒有心情在館裏流連,欣賞展覽和個中的設計心思,以及了解每個展館希望傳遞的信息。有些人,看到朋友在排隊,就把護照交給別人,叫別人代爲蓋章。有些人,一進館已經在想下一個要跑到哪裏。這種遊覽方法,實在有點本末倒置。


太多劉翔粉絲/跨欄選手

沒有辦法擠進熱門館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嚴重的插隊情況。根據本人的經驗,每排一個館,都會有人想插隊。常見的招式包括:

以爲自己是劉翔,在zigzag的人龍中橫向跨欄越過人群插到最前面。

以爲自己是F1賽車手,在人龍移動時,趁轉彎位衝上前内圈爬頭。

裝傻,頭仰仰目無表情的爬頭,被發現又目光呆呆的跟在你後面(其實已經打了你後面的遊客的尖)

裝無辜,說有同伴在前面,自己被丟下。既然不是一起來,這是原因嗎?不願等你,會撇下你的也是朋友嗎?

裝可憐(只適用於小女生),在“出口”跟工作人員慘兮兮地說:“我只欠一個蓋章,可以就讓我進去蓋一下嗎?”於是,電車男發揮他前所未有過的權利,威風凜凜的說:“好,進去吧!”

如果你不自衛,只會愈來愈多人佔便宜,插隊的人,很多時候先來一個,成功後會在呼朋喚友一起過來。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忽然被“一條村”插了隊!

舉辦世博,本來爲了展示中國新面貌,文明先進的一面,結果因爲仍然低劣的國民水平,給與遊客很不好的經驗。不但插隊現象隨處可見,有時候,插隊的人還會惡人先告狀把排隊的人武力推開再高聲喝駡。守規矩排隊的人需要很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堅持,因爲,好人不會有好報,到底自己時文明還是白痴,需要高度智慧,才能調解這種内心掙扎。(滿地垃圾當然不在話下)



失敗的文化交流

本來爲了促進文化交流的一場盛會,因爲祖國人強馬壯,把老外都擠出館外。以本地參觀人數、現時的展期長短,開放時間,根本沒有辦法給與足夠機會外國遊客參與。中國館到底是爲了向外國朋友介紹國内文明文化,還是爲了給中國旅行團自我陶醉的呢?

就個人經驗所見,兩天看到的老外人數不足三十人,而且很多都只是在浦西的展館外溜達,而不是在進館的隊伍裏。終於看到有歐洲遊客在排展館,該館發的導覽資料居然只有中文!而那個是一個歐洲的展館!天啊!這個世博,到底是讓各地人民聚首一堂,認識世界文化,還是只是讓外國投資設一個巨型版“世界之窗”,只爲了讓國内同胞過過癮?

坐車的時候,也會聽到一些外國遊客有點抱怨,爲什麽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中國,什麽都看不到?爲什麽不能給他們一些特別的國外通行證?

當然,你可以說世博不是外國人的專利,先到先得,中國人有同等權利。但是,對於永久的建築如中國館,難道本地人就不能禮讓一下嗎?到底,中國人到上海的機會總比外國人多吧?



困乏的資源

曾經有人害怕我們的世博不夠擁擠,不夠面子,拼命鼓勵國民參觀,那實在太低估我們同胞的力量了。紀念品供應商、 參展團體,看到陡低估了入園的人數,以致園内很多資源都求過於供。

給人收集蓋章的紀念品世博護照一早賣光了,連續數天都來不及不貨,要收集蓋章,下次請早!



買到護照也不要太高興,星期天就看到荷蘭館貼出告示:因爲蓋章被損毀及部分被盜,蓋章暫時停止。

同時,瑞典館會送你乒乓球的互動機器人被玩殘了,不能動了,也不會送你乒乓球。

以爲主題館可以預約,一定能看嗎?不錯,預約機隨處可見,但“XX館已無預約資源”的告示同樣隨處可見。而就星期日經驗所見,XX館包括“所有”主題館!

進不到館,想享受一下外國館的小吃嗎?比利時館的比利時冰淇淋配巧克力賣光了,我進去兩天,基本上沒有遇上過不賣光的時候。



環保的矛盾

環保、 sustainability living是很多主題、國家、 城市最佳實踐館的主題。然而,一場世博,卻造成難以估計的建造廢物、還有對生物的影響。

一個一個宏偉的館,很多都美輪美奐,部分館的建築材料跟永久建築物無異。不錯,效果令人讚嘆,然而,有一些建築構成部分真的是必要的嗎?如某國内企業館的樓梯跟一座商業大樓一樣:鋼材扶手玻璃圍欄加雲石地,真的需要鋪雲石嗎?

在某某展館,有一個主題是鄉村和自然,工作人員爲了展示當地是梁祝故鄉,有很多蝴蝶,不停的從一曡曡紙盒中一手抓一把蝴蝶丟往上空,讓遊客感受滿天蝶舞。結果呢,蝴蝶被擺佈得奄奄一息,落在地上,不停被遊客踐踏致死。我對工作人員說:“你把蝴蝶撿起來吧!會被人踏死的!”回答是:“沒關係,蝴蝶在休息。”於是我只好繼續踏過屍橫片野的路。祝英台死得很無辜!

上海世博歷險記(一)最喜歡上海世博的5個地方

讓人留下印象的清晰主題


很多展館的内容都很豐富,很多國家都希望把國家的不同面展現給觀衆。然而,就像我們平時做presentation,内容太多,反而失去重心,沒有留下特別讓人難忘的單一印象。

我偏向喜歡願意作出取捨,選擇簡單清晰的信息的展館。例如,英國館的Seed Cathedral種子聖殿,每根壓克力纖維中間都有一顆種子,展館内就有約六萬顆不同的種子,象徵城市生活和綠色生態的密切關係,以及生物多元性的重要。



又或者,丹麥館強調自己是一個有寬闊空間的悠閒國度,展館内設計了單車徑和人行道讓遊人蜿蜒而上,而人行道的欄杆都附設椅子,像一個博物館一樣,讓人可以坐下來看展板。走到最上面的天台公園,有孩子在噴水池玩,有酒吧賣啤酒汽水,你可以手執一罐冰凍飲料悠閒的坐下來,享受微風,欣賞日落,以及世博園的風景。誠然丹麥館最聞名的是從哥本哈根遠道而來的小美人魚,但是,我更享受的,是展館本身的設計,那簡單但是充滿藝術氣息的弧綫,還有當中的空間。



甚至,“雖小亦強”的盧森堡,強調自己作爲森林城市的特色,整個展館,本身就是一座紅山,而紅山上長滿鮮花植物。漫步館裏就像是在花園裏一樣!也許你不知道盧森堡是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但你會記得這個森林城市,雖無海灘,但你還能沉醉在如海的一片森林中。


豐富的視覺效果和特效

我喜歡一種體驗,不單是看平面展覽,而是透過不同媒體獲得嶄新的體驗。很多展館,都透過熒幕的立體設置,造成了很特別,震撼的視覺效果,如西班牙館一進去,遊人便走進一片漆黑,然後,你的四周,忽然被自然景象包圍,再豐富的視覺效果和音效當中,忽然一個舞孃在你面前升起,隨著音樂大跳菲林明。當然,西班牙館的巨型嬰兒也謀殺了不少菲林!但我覺得一進館的設計實在太妙了,漆黑中你根本看不到其他人,那一刻,你只會集中在眼前的一切!



又如城市地球館的地球大投影,仿佛不停轉動的大地球,讓你快速感受到我們所帶來的地球的變化。


電網館的魔盒,把整個“影院”變成一個盒子,人站在當中,每一面都是屏幕,更有立體感。

還有信息通訊館的互動裝置,你看着眼前的大屏幕,忽然人物又會跑到你手中的裝置,忽然影院頂部居然有那個人物的實體在頭頂掠過。整個體驗,sell互動,其實很 low tech,那個互動裝置應該也很便宜,但勝在有心思。

當然,我進不了的德國館聲控球體,石油館的IMAX電影等,肯定也非常精彩。



喧鬧中的寧靜空間

有時候,我覺得整個世博園區裏的步伐都太匆忙,地方都太擁擠。本來打開了文化交流之門,我們卻往往擠不進那扇門。因此,我最喜歡有寬闊廣場的展館,就像剛才提到,感覺悠閒的丹麥館。

還有,英國館出口的大廣場,簡單的設計,像是起伏的山坡,遊人在上面歇息,小孩在翻跟斗,我和朋友在慢慢打開三角腳架拍照。這裡沒有人插隊,沒有人推撞,沒有人趕時間,終於,大家享受到一刻恬靜。

荷蘭館更設有開放的廣場,不用排隊進館,也能在廣場上流連,近距離欣賞展館,在“草坪”上跟“小綿羊”遊玩拍照。展館的主題是快樂街,它誠然做到了。在這裡,人人都可以快樂地分享荷蘭館的一份體驗。



當然,在廣大的園理,在三十多萬人群當中,其實還有很多空間。例如園區裏的高架通道,你可以在那裏居高臨下,同一時間感受樓下的熱鬧和樓上的寧靜。還有浦西實物案例館區,有很多特色建築,除了環保房子,還有皇城、中國古代庭院、西式玫瑰園。在這裡,你可以慢慢溜達,慢慢享受。別忘了,我們不是來打仗的。


不費分文的精彩表演

OK,世博的巡遊不能跟迪士尼比,往往冷冷清清,沒有人理。但是園裏的確有非常精彩的免費表演!強烈推薦浦西1號門附近的CHA秀。

這個CHA秀,每天4場,是上海世博特別請來擔任原創駐場舞台秀的團體。CHA是茶的意思,講的是茶的歷史、茶的神話、茶道等。表演結合音樂、故事、雜技的元素,有點像中國特色版的太陽劇團。

他們真的很厲害,9人疊羅漢還能跳繩,拉斯維加斯名聞天下的「O秀」有的高難度動作,CHA秀也有,難度甚至更高,而「花棍」中的兜轎子、「燈上芭蕾」的三節單腿站、「抖杠」中的站肩翻騰等等,都是世界級的難度,也都看得觀眾大聲喝采。

如果沒法排到一流展館,看了CHA秀,你真得會覺得,你花的入園門票都值回票價了。



等候時間最短的美食文化之旅

很多展館的等候時間一聽就讓人卻步,我那兩天中,沙特、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朝九晚九都沒有清靜過,等待時間總是要兩個半鐘頭以上。

但是有一條shortcut,可以讓你靠近展館,也感受感受人家民族的氣息。其實,很多展館,都附設餐廳,小吃亭,而且入口跟展覽區是分開的。如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有餐廳,荷蘭、比利時、土耳其館等有特色小吃攤子。

話説我進園第一天,還看不開,覺得排隊一小時以上是發神經的,於是一個早上,我只能進不用排隊的尼泊爾、約旦、摩洛哥。然後我和朋友把心一橫,走到法國館的餐廳6-Sens門外排隊。我們打開自備的小凳子,坐在這米芝連星級餐廳外。40分鐘後,我們端坐在法國館頂層5樓的露台上,在悠閒的氣氛底下品嘗紅酒佳肴。餐廳的食物味道鮮美,環境讓你有一霎那忘了自己在上海,在人口密度最高的世博園法國館。那個星級洗手間,更被我和朋友選為當天上午的highlight!


40分鐘的等待,讓我們獲得當天最高的ROI!


20.3.10

行萬里路(下)

昨天參觀完產品開發的development centers,今天去了全國最大的生産商的其中一個生産基地,那兒離開Colombo兩個小時車程,有兩個工廠,一邊生産胸衣,一邊生産内褲,我只記得内褲那邊可以每月生産幾百萬條,規模也不少。


參觀這家廠,因爲這裡幾年前開始推行了lean manufacturing concept,是一家管理得很好的工廠。


從幾年前開始,為配合我們(他們的第一大客)的各種speed initiatives,他們決心要讓生産過程更有彈性,從接單到貨物送出的時間減到最短。他們做了分析,列出了幾百個活動/工序,發現大部分活動其實都是沒有價值的。於是他們仔細把工序分成:客戶願意付錢的value added activities (VAA),爲了進行VAA必須有的necessary non value added activities (NNVAA),以及不必要又多餘的waste (W) 。各類活動的時間算了出來,便重新訂立工作流程,大刀砍掉W,減省NNVAA,提升VAA時間佔總工序的比例。項目分了幾個階段,已有很好的成果。


同時,爲了減低生産時間,他們有重新設計工廠内的樓面設計,把從前分開的cutting搬進生産綫,又邀請他們的供應商在場内設置幾台機器在實地完成從前要花幾天送到外面完成的工序,如pattern printing和bra molding。



在學校讀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肯定有學過Toyota的 TPS (Total Production System),一直被奉為金科玉律。在這裡,TPS已經被發揚光大,Toyota有的Andon system,這裡也有:生産綫除了問題,組長立刻拉動Andon cord,生産停止,跨功能problem solving team立刻前來解決問題,不問責任,只求解決問題。如果不能當場解決,組長立刻在電腦啓動E-andon,鍵入問題類型,通知管理層切入解決。而E-andon的資料更會有專人分析,看看問題的類型是否重復,狀況如何,解決時間是否有效率。


當然,生産綫就算不出問題,也要講求效率,所以每條生産綫也會挂上一面旗子,如果efficiency 90%以上是金色, 70-89%是綠色, 60-69% 是藍色,60%以下是紅色。管理層來看的時候,就可以集中了解有問題的地方。


在制衣行業,最重要的是人,因爲這是一個永遠不能完全自動化的行業,就算有各種機器,也靠大量人手操作。這裏的女工要有cross skills training,生産綫旁邊放了很多資料版,其中一個列出所有女工的技能,還需要學的技能和後續計劃。 機械房負責維護機器的技工也有一個列表,按表現和技能打分數排序,不合格就要送去培訓。


參觀了幾個鐘頭,感覺是很多很多資料,很多很多分析。他們愛檢討,更愛為未來幾天的生産計劃籌謀,畢竟預防勝於治療。他們面對不斷的挑戰,卻不怕改變,他們擁抱挑戰,因爲負面的聲驅動他們想出更好的方案。他們不斷渴求進步,慶祝大大小小的勝利。他們每一個人都面帶笑容,為自己的工作驕傲。


在這裡我看到的是發展中城市那種不怕艱苦的拼搏精神。曾幾何時,香港人,南中國,也是這樣的吧?


離開時,車子經過田野,幾條瘦牛在吃草。我們蘭卡的同事說:“這裡從前都是這樣的,他們發展了村子,改變了這裡的人的生活。他們做的,對社會實在有很深的貢獻。”


明天我將轉往印度,要幾經轉折,後天才能到達一個叫 Vizag的地方。幾年前,那裏只是一片森林,一個斯里蘭卡的廠家和印度政府洽商,印度政府要提供水電,他們就建一座Apparel city,提供六萬個職位。於是,政府鋪了幾百公里的水管,建立了發電廠。於是,有了這個工業城。那個廠家成爲牽頭人,負責招商,招來整個服裝供應鏈裏每個步驟的供應商來設厰,有織布的、紐扣的、橡筋的、印刷的、製衣的、包裝物料的、barcode標籤的,甚至物流供應商的。這裡不但有工廠、宿舍,甚至有餐廳、酒店!


爲了去這個地方三個鐘頭,我要飛4程飛機,花上兩天,但是,我將會見證一個對當地很重要的項目,改變了當地民生經濟的項目。當然我們自己公司也有合資項目在那裏,那個項目的成敗,跟我們也有密切關係。


明天我就要飛到Chennai,非常期待Vizag之行。


忽然覺得,HBS的教授和同學們,別再抱著幾十年前的Toyota TPS case study了,今天已經是2010年,我們學習幾十年前很偉大的生産管理概念,今天已經有更摩登的演繹了。世界之大,真的要好好出來走走。

5.10.09

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昨天是中秋節。我走在倫敦的街道上,擡頭看到一輪明月。我和 C 互相說一句:“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是中國人的大節日。人在異鄉, 心底總是有一絲抹不去的惆悵和寂寞。C的心裏想着誰,我很明白。而我,也不必說了。

小時候,中秋是其中一個我最喜歡的節日。小時候的記憶應該已經很模糊了,但是有一些畫面,一直清晰存在。

我記得每年選購花燈,是一件盛事!每年八月十四,家裏晚上會關上燈,讓我在家裏玩燈籠。我記得我拿着燈籠繞着客廳跑,媽媽坐在沙發拿着飯餵我,我跑一圈吃一口。

我記得飯後我們回到月華街公園逛逛。每年中秋前後幾日,整個公園都會被孩子的花燈和蠟燭照亮。在我的記憶裏,那個畫面非常漂亮,所有彩燈大會,在巨型的花燈,都不及小小公園裏的點點燭光,和孩子的歡顔。往後的歲月,遷離了月華街,我再沒有感受過那種傳統、原始而濃郁的中秋氣氛。

我記得有一年我的白兔花燈着火了!那種有輪子,孩子拖着玩的白兔花燈是很容易反轉燒着的。兔子着火,我哭了。淚水當然澆不熄火焰,我就看着兔子化爲灰燼。一如往後,我們往往對很多在乎的事情無能爲力。我是一個很怕火的人,到現在也怕劃火柴、用打火機。然而,一直喜歡傳統的紙燈籠,討厭塑膠卡通人物那種。於是,爸爸總是幫我把現代塑料燈籠的燈膽移植到傳統皺紙楊桃裏。那結合了現代技術和傳統設計的燈籠,是一個沉默寡言,拙于言辭的爸爸的愛。

長大後,我曾經和朋友一起參加維園的彩燈會,也曾經和喜歡的人在赤柱賞月漫步聊通宵。我們有不同的節目,但是那仿佛只是出來聚聚的藉口,我再沒有深深感受過中秋的味道。

再後來,我很多很多年沒有在家過節了。在外面唸書、工作,總是錯過和家人、摯愛團聚的時光。我們一群所謂professional,一天到晚整個世界繞着跑。從前,我可以在家裏跑一圈吃一口媽媽手中的飯;現在,我走一圈,要經過幾個國家幾個海洋才能回到家?漸漸,我們告訴自己,節日都是很人工的,不必太在意正日慶祝。當然,後來連補祝也忘記了。

沒錯,節日的確是很人工的,誰說一定要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爲什麽過節要一起吃飯,平時就沒有所謂?我懷念的,實在不是過節的傳統禮儀,而是當初過節的那份情懷:一家人準備過節的興奮忙碌,和摯愛一起享受一段時光的旖旎。

剛剛我和 T 走在巴塞隆納近郊的海邊,月明星稀。八月十六,月亮還是圓圓的。T說:“這裡環境挺浪漫的。” 我說:“公司挺會選浪漫的地方舉行活動。”我們相對而笑。晚上的天氣很清涼,很舒服。真不像是來工作的地方。環境浪漫又如何?反而只覺得有點遺憾。

常常覺得,如果見盡最美麗的地方,吃盡山珍佳肴,卻不是和摯愛分享,又有什麽意義?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明月幾時有?

明月,每月都有。難得的,是良辰和歡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4.6.09

日日有食神之台灣南澳黑鮪宴

五月底的周末,正籍台灣東部黑鮪魚當造,我和朋友們飛往台北,前往南澳港吃黑鮪魚。我們這一輩真幸福,國際交通便利,我們得以在興之所至時搭上飛機跑到另一個城市只為一頓黑鮪魚盛宴,這可是我們上一輩,甚至自己小時候想也沒有想過的事情!


星期六早機去,星期日晚機返,很多人問:“就只爲了一頓飯,吃拖羅?值得嗎?”問題是,假我是不會再請了,黑鮪魚只有五、六月最好,時間只有這麽多,可以選擇的是:吃,還是不吃。結果我的答案是:“吃”!值得嗎?只能說,快樂無價。一個周末,有良朋,有美食,簡直是我生存、奮鬥的動力!


這是一個奇異的“旅行團”。發起人是老友的同事,這位旅行發燒友幾乎是職業性的旅行搞手,一年到晚組織大旅行,跟朋友一起吃喝玩樂。年復年,搞出一個名堂,愈來愈多朋友報名參加。這個初夏台灣黑鮪團,已經是第二、三年搞,今年參加人數超過四十,還有限額參與!老友爭取了四、五個名額,邀請了我和幾個朋友參加。由於搞手來自太古集團,因此很多團友也是太古系公司的要員,包括國泰航空、國泰空廚、香港空運貨站、太古汽車,CEO及Director也有數位。我們幾個頓時成爲團中最年輕的一群。不過,在一個美食團裏,最受歡迎的團友不是哪個公司高層,而是搞手的一位老友,著名食家,美食節目《日日有食神》的主持梁文韜(韜韜)!韜韜和電視上所見的一樣,只是沒有了“美女”在旁嗲聲高呼:“韜韜,好好味啊!”,身旁取而代之的美女是他的太座,這個組合令人舒服多了!韜哥也笑說拍電視節目挺辛苦,美女們常常NG... :p


星期六早上在機場lounge看見韜韜,還以爲這麽巧,難道他也是去台灣?還不相信原來搞手的朋友韜哥就是他!看到這位老牌食店老闆及食評人,頓時覺得,哈哈,這次旅程的食物水準肯定有保證,難怪搞手請當地朋友試食了數次才敢讓我們去!






抵達台北,差不多中午,我們在桃園的一家私房菜館“四季亭”吃午飯,吃的是台灣杭州菜(不要問我台灣菜跟杭州菜有什麽關係,我不知道)。菜式看似平凡,但功力一流,一個芋泥甜點吃得我們欲罷不能,要不是要留肚給晚上的拖羅,我們肯定能吃更多。



午飯過後,我們前往觀光。一開始的時候,我心裏想,臺北觀光?我來這個城市已經N次,還有什麽值得遊覽的地方我是不知道的呢?結果,我們去的鶯歌陶瓷老街和三峽老街還是帶給我們很大的驚喜。尤其是全台北最古舊的三峽老街,真的很有風味。淡水的老街,還真的沒得比。



鶯歌陶瓷老街一角的賣藝女孩

鶯歌陶瓷老街兩邊都是陶瓷店


三峽老街的古意怏然



日落之前我們全速開車到南澳港。這程車我們坐了一個多兩個鐘頭,有的人一早就在Air Supply的音樂底下睡着了。我們坐在車頭附近,一邊聼着韜哥說各地不可不嘗的美食,結果發現,韜哥口中的魚類,有百分之九十我是聼也沒有聼過的,更不要說那些刁鑽的烹調方法了。於是,我問:“不要只說有多好吃,告訴我在哪裏可以吃到吧!”然後,韜哥的答案通常是:“啊!在阿物物(人名)果個物物(大概是地方名)吧!”沒有店名,沒有街名,並開始懷疑你找到那裏也不會在餐牌上找到那道菜的。漸漸發現有點無法溝通。在車廂的晃動下,我也漸漸入睡。


醒來時,已經抵達目的地南澳港。看見餐廳門外貼着“黑鮪魚上市”,我們立刻精神一振!


到達餐廳了!



黑鮪魚我來了!

我們這個晚上吃的主要是黑鮪魚,不可少的當然是拖羅拖羅拖羅!但是,我們很多人在到達之前,對我們還要吃什麽,是沒有設麽頭緒的。拿來菜單一看之下,我們發現一條鮪魚能吃的部分,還有我不知道能吃的部分,我們都有機會品嘗。


是夜鮪魚佳肴包括:一生人也沒有見過這麽大盆的拖羅(還有很多很多盆!)、比拳頭還要大的魚眼睛(韜哥說在香港單買這眼睛要五百多元)、魚面魚下巴、巨大的魚背鰭、蝦仁魚松、魚肉羹、有點葯饍味道的骨髓湯、還有魚肉粥。


其他特色菜包括:只限台東才有,像鮑魚仔的貝類沁寸、爽脆非常的魚子、豬血腸、魚標(魚的精子,有否特殊功效就不得而知了)、一邊吃一邊噴墨的墨魚仔、超級鮮味的怪獸琵琶蝦(crayfish)、還有台東特產翻車魚腸。

老實說,大部分的菜,在平時我是不敢吃的,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和韜哥同枱而坐,就當參加美食節目了。抱着人一世物一世,不吃白不吃的大無畏精神,我把所有古怪的菜式成功放進口裏。是否都好吃?見仁見智吧!不過勇於嘗試,總是會有驚喜的。例如我就非常喜歡有點像肉骨茶的骨髓湯,還有鮮甜爽脆的沁寸和翻車魚腸。


與著名飲食家韜哥伉儷同枱品嘗佳肴


乾杯!


好多好多拖羅!


葯饍味道的骨髓湯


拳頭大的魚眼睛


台東特產沁寸


充滿墨汁的墨魚仔


吃飽飽,上車再聼韜哥和各位美食家大談美食,我繼續問在哪裏能吃到,引起他們哄然大笑:“前面停車就有!你還吃得下嗎?”




星期天自由活動,我們到了敦南的Hsiang the Brunch吃水準甚高的brunch,之後飽得不能吃午餐。節目改爲買吃的 —— 爸媽最愛的牛蒡茶、芝麻豬肉乾...
最後的朝聖地是信義區的誠品旗艦店,從地面的品味家品到上面的書海,我們徹底忘我。如果有時間我們可以每個周末在這裡泡一整天。出發到機場前,我們帶了一家小館子喝珍珠奶茶,一邊迫不及待的分享我們的戰利品:從T的黃帝内經到K的攝影書。
呵呵!有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又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們行完路再一手執起珍珠奶茶一手握着幾卷新書,可算是為周末劃上一個完美的句點吧!